??? 2014-2015秋季學期,在響應學校建設“學習圈”號召下,校團委開展了創建“友思(youth)”學習圈活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本學期,校團委將在第一期活動基礎上增加支持團隊數量,增強主題方向性引導,更合理安排運營資金發放等繼續開展第二期“友思”學習圈活動。同時,本期“友思”學習圈活動還得到了教務處的大力支持。
一、“友思”學習圈的介紹
“友思”學習圈是一種由有共同興趣的老師、同學,通過面對面的對話交流、互動,彼此相互學習的形式組成共同學習的小組。“友思”學習圈內的成員圍繞選定的主題進行自由開放的思想觀點碰撞、經驗和知識的無私共享、興趣愛好的深入交流,旨在繼續營造良好互助的學習氛圍,倡導我校同學創建并參與到學習圈這種交流、互動、共享的自主學習方式中。
二、“友思”學習圈創建條件
1.本期支持創建40個學習圈,每個學習圈平均獲得1000元資金支持。
2.每個學習圈由8-12名固定參加人組成,全校師生均可申報,申報人即為該學習圈的發起人。發起人確定學習圈主題,通過自發聯系及公眾平臺招募等方式吸引同學報名,自行決定團隊成員。發起人組建團隊時應考慮團隊成員學習專業的多樣性,鼓勵跨院系、專業的組建團隊。
3.學習圈開展學習活動須有固定的頻次。應至少每周一次,活動須至少持續到第十四周,鼓勵長期延續開展活動。
4.每個學習圈須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固定主題。創建“友思”學習圈的目的是為了創新同學的學習模式,故而對學習圈的學習內容沒有過多苛刻的限制,只要學習內容積極健康,均予以支持。為銜接與配合好我校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及第三課堂,學習圈分為理論學習、課外生活、文化藝術及社會實踐四類,使同學們在課堂外自身能力得到提升,技能得到鍛煉。
5.為增強學習圈主題的方向性引導,理論學習類學習圈支持數量將占到學習圈總數的60%,40個支持團隊中將支持10個以“校長推薦閱讀書目”為固定主題內容的理論學習圈,校團委將為該學習圈建立借閱式書庫,方便同學開展學習活動。
三、“友思”學習圈的監管考評及支持資金發放說明
1.監管考評通過線上及線下兩種方式并行:
線上:建立“友思”學習圈公共信息平臺,作為宣傳、記錄、考評平臺。每個“友思”學習圈應具備自己的微博或人人等宣傳賬號,在每次組織學習活動后將時間、地點、主題以及學習活動過程的相關資料如照片等通過自己的宣傳賬號發布。
線下:在“友思”學習圈活動開展期間,負責監管的學生組織不定期派人參加學習圈團隊組織的學習活動,該監管人員將相關信息記錄下來,但不可參與和影響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
并于本學期第十五周舉辦“友思”學習圈成果分享會,分享方式不限,可以通過現場表演、 ppt、視頻、心得體會交流等形式。
對“友思”學習圈進行監管是為推動學習圈的有序運行、使支持資金得到有效利用,而非為干涉其學習活動。
2.資金發放:
本學期第三周舉行學習圈創建答辯會,獲得支持的學習圈團隊在答辯會后進行三次以上學習活動,將給予團隊發起人300元個人獎勵;第十一周根據監察情況發放團隊資金,平均每個團隊500元;第十五周學習圈分享會結束后,根據日常監管狀況及分享會展示效果發放團隊獎勵資金,平均每個團隊200元。
四、“友思”學習圈申報流程及時間安排
1.3月2日-3月8日每晚18:30—21:30,發起人將填寫好的紙質版《中國政法大學“友思”學習圈發起人申報表》(見附件1)交至學生活動中心203室。
發起人于報名之后可立即組建團隊并進行試運行。
2.3月8日整合發起人相關申報信息,通過公眾平臺發布,為想加入團隊的同學們提供信息。
3.3月10日前有意參與“友思”學習圈的同學將填寫好的電子版《中國政法大學“友思”學習圈個人報名表》(見附件2)發送至cuplyouth@126.com,在收集統計后將信息統一反饋給相應發起人。
4.3月10日-3月16日進行為期一周的團隊試運行。由發起人確定參加人員,細化學習圈的主題、聯系其他成員和組織學習圈的活動。
5.3月16日-3月17日進行創建答辯,選出40個“友思”學習圈給予支持。
聯系人:趙中名、林世雄
聯系方式:58909199、58909204?
附件:1.中國政法大學“友思”學習圈發起人申報表
????? 2.中國政法大學“友思”學習圈個人報名表
????? 3.校長推薦閱讀書目
校團委
2015年3月2日